声明

本文是学习GB-T 18649-2014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技术.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,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,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

1 范围

本标准规定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学检查、聚合酶链式反应(PCR)、
补体结合试验、竞争 ELISA(C-ELISA)
试验诊断技术要求。病原学检查和聚合酶链式反应(PCR) 适用于急性、亚急性及慢
性病牛的病原诊断,补体结合试验和竞争 ELISA(C-ELISA)
试验适用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牛的抗

体检测。

本标准适用于口岸、产地及集散地、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。

2 流行病学

健康牛和病牛接触,由呼吸道吸入病牛的"飞沫"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。在该病的常在地区多见
亚急性和慢性病程,以地方流行性为特点。但在新发生本病地区以急性经过为主。慢性病牛长期带菌,

成为隐蔽的传染源。

3 临床症状

暴发流行时多呈急性病程,体温在41℃以上稽留。呼吸系统症状非常明显,表现为:呼吸困难,呈

腹式呼吸,咳嗽弱而无力,有浆液或脓性鼻汁流出。食欲废绝。

4 病理变化

急性期病变以浆液渗出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,间质多孔多汁,肺小叶出现各期肝变、多色,呈大理石

样肺,肺胸膜和肋胸膜粘连,以及胸腔渗出液大量潴留为特征。转为慢性后逐渐形成肺包膜或坏死块。

5 病原分离鉴定

5.1 材料准备

10%马血清马丁肉汤和琼脂培养基:见附录 A。

5.2 病料采集

用灭菌器械(注射器、剪刀、青霉素瓶、棉拭子等)无菌采集关节液、胸腔积液、鼻腔拭子和全血,关节

液和胸腔渗出液置于青霉素瓶内。

5.3 病料的保存

病料均放入4℃冰箱内保存,并在24 h 内送到指定实验室。如果在24 h
内不能送达,应放入

—20℃冰箱内保存。

5.4 培养方法

在无菌条件下吸取胸腔渗出液或关节液0.1 mL~0.3mL
接种于培养基中即可。鼻腔拭子用

GB/T 18649—2014

5mL 灭菌生理盐水(含有100 U/mL 青霉素)浸泡15 min 后,吸取0.1 mL~0.3mL
接种于培养基中

即可。

5.5 结果判定

5.5.1 培养特征

5.5.1.1 培养性状和菌落形态

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在10%马血清马丁肉汤内生长初期呈轻微浑浊或呈白色点状、丝状生长,
以后逐渐均匀混浊,半透明稍带乳光,不产生菌膜或沉淀,也无颗粒悬浮。在含有10%马血清的马丁琼
脂培养基上生长迟缓,为极小的水滴状圆形略带灰色的微小菌落,中央有乳头状突起。菌落直径约

0.2 mm~0.5 mm,肉眼不易看见,需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。

5.5.1.2 染色镜检

取马丁肉汤培养物涂片置于温箱中干燥后在酒精灯上轻微火焰固定,再用3%~5%铬酸蒸馏水溶
液固定1 min~2min,
水洗,浸入用蒸馏水稀释的1:30姬姆萨氏染液中染色,染液缸放入普通冰箱内
过夜。染色后取出用蒸馏水清洗,自然干燥后用800倍~1000倍显微镜观察。菌型为多形态,以球点

形最常见,大小在125 nm~250 nm。

5.5.2 生化特征

5.5.2.1 糖发酵试验

在进行糖发酵试验时,将各种糖培养基管(见附录 B) 加无菌的马血清0.2 mL,
再加被检菌液

0.1 mL置37℃下培养5 d~7 d。

结果判定: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 SC
型可轻度分解葡萄糖、麦芽糖、糊精、淀粉,产酸,使培养基变

黄,而不产气;不能分解果糖、覃糖、半乳糖和水杨苷。

5.5.2.2 **硫化氢(H₂S
将被检菌液接种于10%马血清马丁肉汤或琼脂斜面上,取一片乙酸铅滤纸条(见附录
C), 夹在试

管的棉塞下悬挂,置37℃培养5 d~7d, 滤纸条变黑或棕褐色为阳性反应。

5.5.2.3 硝酸盐还原试验

向硝酸盐还原培养基(见附录 D 中 D.1)中加10%无菌马血清,然后将被检菌液0.1
mL 接种于硝 酸盐还原培养基中,同时设不接种的对照,于37℃培养5 d~7d。 于
5 d 和 7d 时 取 1 mL 培养液置于

干净试管中,再各滴0.1 mL 试剂甲液和乙液(见 D.2),对照管同样加试剂。

结果判定:若试管菌液呈现红色或橙色者为阳性反应;如无红色出现,则可加0.1
mL 二苯胺试剂,
若呈现蓝色反应,则表示培养基中有硝酸盐存在;如不呈蓝色反应,表示硝酸盐和形成的亚硝酸盐已被

还原成其他物质,则仍判定为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反应。

5.5.2.4 靛基质试验

向靛基质试验培养基(见附录E 中 E.1)中加入10%无菌马血清,再将被检菌液0.1
mL 接种于培养 基中,37℃培养5 d~7d 后,滴加试剂0.1 mL
于培养物液面,轻轻摇动,红色为阳性反应,黄色为阴性

反应。

GB/T 18649—2014

5.5.2.5 **甲基红(MR
按10%的体积向甲基红(MR) 试验培养基(见附录 F 中 F.1)
中加入无菌马血清,再接种被检菌液 0.1mL,37℃ 培养。于培养第五天时取1 mL
培养液于另一支试管中,并加0.1 mL 试剂,如培养液呈

现红色为 MR 试验阳性;黄色者为阴性,继续培养至第七天,再进行试验。

5.5.2.6 **维培二氏(V-P
可用下列三种试剂进行 V-P 试验:

a) Barritt's 试 剂 法

取被检菌液2 mL 加甲液1 mL、 乙液0.4 mL (见附录G 中 G.1), 充分混合,在5
min 内呈粉红色反

应为阳性。

b) O'Meara's 试剂法

取被检菌液2 mL 加等量试剂(见G.2) 混合,充分振荡试剂,在5 min
内呈现粉红色者为阳性反应。

c) 硫酸铜试剂法

取被检菌液2 mL 加等量硫酸铜试剂(见 G.3) 混合,充分振荡试剂,在5 min
内呈粉红色反应为

阳性。

上述三种方法为阴性,继续培养,再进行观察。

6 聚合酶链式反应(PCR)

6.1 材料与试剂

6.1.1 引物。

6.1.1.1 特异性引物:SC1 和 SC2
为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 SC 型 (MmmSC) 特异性引物。

6.1.1.2 引物序列。

SC1:ATATACTTCTGTTCTAGTAATATG;

SC2:CTGATTATGATGACAGTGGTCA。

6.1.1.3 引物浓度:浓度为5 pmol/μL。

6.1.2 Taq 酶(5 U/μL)。

6.1.3 电泳缓冲液(TAE)。

6.1.4 琼脂糖:浓度为1.5%。

6.1.5 DNA 分子质量标准。

6.2 试验程序

6.2.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

6.2.1.1 组织样品的采集

参照5.2进行。

6.2.1.2 标准阳性样品的处理

用 1 mL 马丁汤培养基(含10%马血清,不含抗生素)溶解冻干菌种后,加入9 mL 马丁汤内,混匀 后从中吸取1 mL
菌液加入到下一试管中,共稀释9管,另1管做空白对照。置于37℃培养箱内培养

7d~10d, 每日观察,待菌体个数达到每毫升10⁸颜色变化单位(color change
unit,CCU)时收获。

GB/T 18649—2014

6.2.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

使用商品化的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,参照说明书进行操作。

6.2.3 PCR 反应

采用20μL 反应体系:

10×缓冲液 2.0 μL

2.5 mmol/L dNTPs 1.6μL

10 μmol引物1

10 μmol引物2

模板 DNA

10u/μL Taq 酶

纯水

总体积

1.0 μL

1.0μL

1.0μL

0.5 μL

12.9μL

20.0μL

瞬时离心,置 PCR 仪内进行 PCR 循环。95℃预变性3 min; 循环94℃ 45 s,57℃
45 s,72℃

1min,35 个循环后72℃延伸10 min。
采用常规方法配制的1.5%琼脂糖进行制板并电泳检测。

6.3 PCR 产物的判定

6.3.1 标准阳性样品扩增出277 bp
片段而空白对照不能扩增出任何条带,则 PCR 反应判定为有效。
如标准阳性样品不能扩增出目的大小片段,或空白对照扩增出目的片段,则反应无效。

6.3.2 在 PCR 反应有效的前提下,待检样品扩增出的DNA 片段为277
bp,可判定待检样品为阳性,否

则待检样品为阴性。

7 补体结合试验

7.1 材料准备

7.1.1 试验用巴比妥缓冲液,使用时作1:5稀释,配制方法见附录 H。

7.1.2 绵羊红细胞悬液使用阿氏液,制备方法见附录 I。

7.1.3 6%绵羊红细胞悬液制备见附录J。

7.1.4
抗原、标准阳性血清、阴性血清采用国际标准品,溶血素由兽医生物药品厂供应,按说明书使用。
溶血素效价滴定见附录 K。

7.1.5 致敏绵羊红细胞制备:使用12单位 HDs(50%
溶血程度)的溶血素与等体积的6%绵羊红细胞

混合,37℃水浴30 min, 期间间隔5 min 摇动 一 次。

7.1.6 补体效价滴定方法见附录 L。

7.1.7 抗原效价滴定方法见附录 M。

7.2 操作方法

7.2.1
被检血清、标准阴性血清、阳性血清均用巴比妥缓冲液作1:10稀释,于56℃水浴中灭活

30 min。

7.2.2 在96孔微量反应板中,每孔加入25μL 抗原、25μL 被检血清、25μL2.5
U 补体,振荡混匀后

37℃水浴30 min。

7.2.3 每孔加入25μL 致敏后的绵羊红细胞,振荡混匀后37℃水浴30 min。

7.2.4
设标准阳性血清、阴性血清、补体对照、溶血素对照、红细胞对照以及抗原抗补体活性对照。具

GB/T 18649—2014

体试验步骤见表1。

1

步骤编号

1

2

3

4

5

6

7

试剂

抗原

被检血清

补体

振荡混匀后

37 ℃孵浴 30 min

致敏绵羊

红细胞

振荡混匀后

37℃孵浴

30 min

观察

试验结果

剂量

25μL

25μL

25μL

25μL

7.3 结果判定

7.3.1 96孔微量反应板125g 离心2 min 或静止10 min,
当所有对照成立的情况下,判定被检孔补体 结合百分率。

7.3.2 判定补体结合百分率方法见附录N。

7.3.3 判定标准:

当所有对照成立的情况下,判定++++为阳性;+、++、+++为疑似; 一为阴性。

对于疑似样品需重新采集血清进行复检,如果仍为疑似,则应做病理学和病原学检查。

8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C-ELISA)

8.1 材料与试剂

使用从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生产商处购买的商品化试剂盒。

8.2 试验程序

8.2.1 将待检血清(1/10)和工作浓度单抗(稀释液为 pH7.4 的 PBS,
含0.5%马血清和0.05%的吐温 20)各50 μL
加入各孔中,同时设立标准阴性血清、标准强阳性血清、标准弱阳性血清以及结合物对照
孔、单抗对照孔。将ELISA 反应板置于摇床上37℃反应1 h,缓缓摇动。

8.2.2 用 PBS 溶液(pH7.4, 内含0.05%的吐温20)冲洗 ELISA
板两次,向所有孔中加入100 μL 酶结 合物,37℃反应30 min。

8.2.3 用 PBS 溶液(pH7.4, 内含0.05%的吐温20)冲洗 ELISA
板三次,向所有孔中加入100μL 底物, 37 ℃反应30 min。

8.2.4 向所有孔中加入100μL2 mol/L H₂SO₄ 终止反应,以405nm 波长读取OD
值。

8.2.5 质量控制:

a) 单抗对照孔(Cm)OD 值应在0.5~2.0之间(最好接近于1.0);

b) 结合物对照孔(Cc)OD 值应小于0.3;

c) 标准阴性血清(CN) 抑制百分比应小于35%;

d) 标准弱阳性血清(CP+) 抑制百分比在50%~80%之间;

e) 标准强阳性血清(CP++) 抑制百分比在60%~90%之间。

8.3 结果判定

8.3.1 单个样品抑制率按式(1)计算。

单个样品抑制率=[单抗对照孔(Cm) 的 OD 值一样品的 OD 值]/

[单抗对照孔(Cm) 的 OD 值一标准阴性血清对照(CN) 的 OD 值]×100%

………

(1)

GB/T 18649—2014

8.3.2 被检样品抑制率等于或低于40%为阴性。

8.3.3 被检样品抑制率在40%~50%之间为疑似。

8.3.4 被检样品抑制率等于或大于50%为阳性。

8.3.5
对于疑似样品需重新采集血清进行复检,如果仍为疑似,则应做病理学和病原学检查。

9 综合判定

本病的最终确诊需综合流行病学、临床症状、病理剖检、血清学和病原学结果进行。血清学阳性并

不表明感染本病。病原分离并鉴定是确诊本病的最重要根据。

GB/T 18649—2014

A

(规范性附录)

支原体培养基的制备

A.1 10% 马血清马丁肉汤(pH7.8~8.0)

将制备的马丁肉汤分装于灭菌试管内,每管4.5 mL, 添加无菌马血清0.5 mL。

A.2 10% 马血清马丁琼脂

马丁肉汤中加入琼脂,使含量达到1.3%~1.5%,经121 kPa 高压灭菌30 min
即成马丁琼脂。在灭 菌的6 cm~8cm 直径培养皿内加无菌马血清1 mL,
再添加煮沸融化降温至55℃~60℃的马丁琼脂

9 mL,轻轻摇动混合均匀,静置凝固后即成马丁琼脂培养基。

GB/T 18649—2014

B

(规范性附录)

糖培养基管的制备

取蛋白胨水(pH7.8~8.0)100 mL、氯化钠0.5 g、所需各种糖类0.5 g~1.0
g,溶解各成分,加入 1.6%溴甲酚紫酒精溶液指示剂0.1 mL
混匀。分装到试管中,每管2 mL, 管内装有倒置的小玻璃管(杜

汉氏发酵管)。经106.4 kPa 20 min灭菌备用。

GB/T 18649—2014

C

(规范性附录)

乙酸铅纸条的制备

取滤纸剪成6.5 cm×0.6 cm大小的纸条,置平皿中,经112 kPa20
min灭菌,烘干。再将滤纸条浸 泡在灭菌的饱和乙酸铅溶液(10 g 乙酸铅溶于50
mL 沸蒸馏水中,即为饱和乙酸铅溶液),浸透后取出,

置无菌平皿内,37℃烘干,保存于灭菌的试管中备用。

GB/T 18649—2014

D

(规范性附录)

硝酸盐还原试验培养基和指示剂的配制

D.1 硝酸盐还原试验培养基的配制

取营养肉汤或马丁肉汤100 mL, 硝酸钾(KNO₃)0.1g, 调 pH
至7.8~8.0,分装试管,112 kPa

20 min灭菌备用。

D.2 指示剂的配制

试剂1:甲液:对氨基苯磺酸0.5 g,5 mol/L 乙酸;乙液:α-萘胺0.5 g,5 mol/L
乙酸100 mL。

试剂2:二苯胺试剂:二苯胺0.5 g 溶于100 mL 浓硫酸中,用20 mL
蒸馏水稀释。

GB/T 18649—2014

E

(规范性附录)

靛基质试验培养基和指示剂的配制

E.1 靛基质试验培养基的配制

蛋白胨1 g,氯化钠0.5 g,色氨酸0.1 g,蒸馏水100 mL。 溶解各成分,调 pH
至7.8~8.0,分装试

管,经106.4 kPa 20 min灭菌备用。

E.2 指示剂的配制

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5 g,95% 乙醇75 mL, 浓盐酸25 mL。
将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溶于乙醇中,再

缓缓加入浓盐酸即成。

GB/T 18649—2014

F

(规范性附录)

甲基红(MR) 试验培养基和指示剂的配制

F.1 甲基红(MR) 试验培养基的配制

蛋白胨0.7 g,葡萄糖0.5 g,磷酸氢二钾0.5 g,蒸馏水100 mL。
各成分溶解后,调pH7.8~8.0, 分

装试管。经106.4 kPa 20 min灭菌备用。

F.2 指示剂的配制

甲基红0.02 g,95% 酒精60 mL, 蒸馏水40 mL。
先将甲基红研磨,溶解于酒精中,再加蒸馏水

即成。

GB/T 18649—2014

G

(规范性附录)

维培二氏(V-P) 试验培养基的配制

G.1 Barritt's 试剂的配制

甲液:6%α-萘酚酒精溶液。乙液:40%氢氧化钾溶液。

G.2 O'Meara's 试剂的配制

氢氧化钾(或氢氧化钠)40 g,肌酐(creatine)0.3g,溶于蒸馏水100 mL, 经106.4
kPa 20 min 灭菌

备用。

G.3 硫酸铜的配制

1g 硫酸铜溶于40 mL 浓氨水中,加10%氢氧化钾960 mL 即成。

GB/T 18649—2014

H

(规范性附录)

巴比妥缓冲液(VB) 配制

氯化钠 85 g
巴比妥酸

5.75

g

巴比妥钠

3.75

g

氯化镁(MgCl₂ ·6H₂O)

1.68

g

氯化钙(CaCl₂ ·2H₂O)

0.37

g

灭菌双蒸水 2000

mL

用盐酸调节pH 至7.3,使用时用灭菌双蒸水作1:5稀释。

GB/T 18649—2014

I

(规范性附录)

阿氏液配制

A

葡萄糖 20.5 g

灭菌双蒸水 200 mL

B

柠檬酸钠 12.0 g

氯化钠 4.2 g

灭菌双蒸水 800 mL

用5%柠檬酸调节 B 液 pH 至6.1。混合A 液、B 液,用蔡氏滤器过滤除菌。

GB/T 18649—2014

J

(规范性附录)

6%绵羊红细胞的制备

无菌采集健康公绵羊静脉血,脱纤后用阿氏液悬浮,1500 g 洗涤3次,每次10
min。 收集红细胞

沉淀,用阿氏液配成6%悬液,4℃放置48 h 后使用,但最多使用不超过3周。

GB/T 18649—2014

K

(规范性附录)

溶血素效价测定

溶血素效价的测定:取0.1 mL
溶血素作10倍系列稀释至1:1000作为基础液,其稀释方法见表

K. 1。

K.1 单位为毫升

试管号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稀释度

1:2000

1:3000

1:4000

1:5000

1:6000

1:8000

1:10000

1:15000

1:1000溶血素

1.0

1.0

1.0

1.0

1.0

1.0

1.0

1.0

VB

1.0

2.0

3.0

4.0

5.0

7.0

9.0

14.0

总量

2.0

3.0

4.0

5.0

6.0

8.0

10.0

15.0

按照表K.2 程序加入各种试验成分,在37℃水浴30 min,1500g 离心10 min。
将100%溶血管的 液体与等体积VB
混合制成50%溶血比色管。能使红细胞液50%溶血(HDo) 的溶血素最大稀释度作

为溶血素效价,使用12个单位的 HDso。

K.2 单位为毫升

试管号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9

10

11

溶血素稀释度

1:100

1:1000

1:2000

1:3000

1:4000

1:5000

1:6000

1:8000

1:10000

1:15000

溶血素用量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1:20补体

0.1

0.1

0.1

0.1

0.1

0.1

0.1

0.1

0.1

0.1

6%红细胞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0.2

VB

0.50

0.50

0.50

0.50

0.50

0.50

0.50

0.50

0.50

0.50

0.8

振荡后37℃~38℃水浴30 min

结果判定

+

注:"+"抑制溶血,"土"部分溶血,"一"全部溶血。

如表K.2
中第8管溶血程度达到50%,而空白对照管都没有溶血现象,则该批溶血素的效价即为

1:8000,使用12个单位的 HD。,则应将溶血素作8000/12=666.6倍稀释。

GB/T 18649—2014

L

(规范性附录)

补体效价测定

使用VB 稀释补体,具体操作见表L.1和表L.2。

L.1

管号

1

2

3

4

5

6

VB/mL

1.45

1.70

1.95

2.20

2.45

2.70

补体/mL

0.05

0.05

0.05

0.05

0.05

0.05

稀释度

1:30

1:35

1:40

1:45

1:50

1:55

L.2

管号

1

2

3

4

5

6

补体稀释度

1:30

1:35

1:40

1:45

1:50

1:55

VB/mL

0.5

0.5

0.5

0.5

0.5

0.5

补体/mL

0.5

0.5

0.5

0.5

0.5

0.5

最终补体

稀释度

1:60

1:70

1:80

1:90

1:100

1:110

将1:30~1:110各稀释度补体25 μL 加入1.5 mL
离心管中,每个补体稀释度孔中加入25 μL VB,

再加入25 μL 致敏后的绵羊红细胞,振荡混匀后37℃水浴30 min 后125 g 离心2
min,判定结果。

补体效价判定:使绵羊红细胞100%溶解的补体最高稀释度即是该补体效价。检测时使用2.5
U 补
体。例如补体在1:60时使绵羊红细胞100%溶解,那么该补体效价为60,使用时应作60/2.5=24倍

稀释。

GB/T 18649—2014

M

(规范性附录)

抗原效价测定

M.1 用 VB 液2倍连续稀释抗原,从1:10到1:640。

M.2 用 VB 液2倍连续稀释阳性血清,从1:10到1:1280。

M.3 使用96孔微量反应板对抗原进行方阵滴定。具体操作如图 M.1。
每孔分别加入对应稀释度的抗原 25μL、阳性血清25μL、2.5
U补体25μL,振荡混匀后37℃水浴30 min。 每孔加入致敏后的绵羊红细胞
25μL,振荡混匀后37℃水浴30 min。125g 离 心 2min 判定结果。同时设0.5
U、1U、2.5U 补体对照,致

敏红细胞对照,每个抗原稀释度的抗补体对照。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抗原

A

十十十+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+十十

1:10

B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+十

+

1:20

C

十十十+

十+++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

+

1:40

D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十

十十十

+

1:80

E

+

++

十十十

++

++

+

1:160

F

1:320

G

1:640

阳性血清

1:10

1:20

1:40

1:80

1:160

1:320

1:640

1:1280

M.1

M.4
当对照全部成立的情况下,补体100%被结合的阳性血清最高稀释度对应的抗原最高稀释度即是抗
原效价。如图 M.1
所示,当阳性血清1:160、抗原1:80时,抗原抗体复合物能够结合100%补体,那么该

抗原效价为1:80。检测时使用2个单位,将抗原作80/2=40倍稀释。

style="width:3.11331in" />style="width:4.16666in;height:1.8733in" />

GB/T 18649—2014

N

(规范性附录)

补体结合百分率判定

补体结合百分率判定见表N.1。

N.1

补体结合百分率

判定结果

100%

++++

75%

+++

50%

++

25%

+

0%

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

书号:155066 ·1-49775

延伸阅读

更多内容 可以 GB-T 18649-2014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技术. 进一步学习

联系我们

T-STACAES 021—2023 环卫清运设备用动态称重系统技术规范.pdf